描述
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综合性基因检测产品,共计包含193个目标基因,包括临床指南、专家共识提及的所有基因,同时加入了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,在科研文献中高频出现的基因。可在疾病诊断、预后分层、治疗指导等方面为临床提供全面、快速、准确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工具。
技术优势
1.覆盖全面:一次性检测193个目标基因的全外显子区域,目标基因的选择参考最新临床指南、专家共识及权威医学文献,一次检测,即可获得待测样本全面的分子生物学背景信息
2.高灵敏度:可发现低至1%丰度的突变
3.高分辨率:可检测到单个碱基的变异
4.精准分析:独特的生物信息算法、专业的数据库,可精准分析FLT3-ITD特殊变异类型,并引进多个国际数据库于本地服务器检索
技术路线
描述
临床意义
1.急性髓细胞白血病(AML)预后分层
2.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亚型分类
3.骨髓增殖性肿瘤(MPN)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
4.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ALL)分子生物学突变谱分析
5.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
6.淋巴瘤分子生物学突变谱分析
7.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主要靶药基因位点检测
8.再生障碍性贫血MDS/AML转化风险评估
基因检测内容
1.诊断分型:
基因突变的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(AML)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、遗传易感性髓系肿瘤、骨髓增殖性肿瘤(MPN)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(MDS-RS)、毛细胞白血病(HCL)和淋巴浆细胞淋巴瘤/华氏巨球蛋白血症(LPL/WM)的诊断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,对于其他血液肿瘤则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。
2.预后判定:
基因突变是各类血液肿瘤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,目前NCCN指南已提出了基于基因突变的AML预后分层体系[ 1 ]。此外,MDS、MPN、MDS/MPN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ALL)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/小淋巴细胞淋巴瘤(CLL/SLL)、LPL/WM、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(LGLL)中,已经证实了一些具有明确预后意义的突变基因。其他血液肿瘤中突变基因的预后意义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。
3.指导治疗:
一方面,基因突变检测可提供分子治疗靶点,对应靶向药物进行治疗,目前已有基于突变基因的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其中FLT3、IDH1/2、BRAF及JAK-STAT信号通路相关的突变基因已有靶向药物上市;
另一方面,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或者耐受,及时检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。例如,TP53突变的CLL/SLL患者对常规化疗反应差,MYD88和CXCR4基因突变可影响伊布替尼在LPL/WM中的治疗效果,ABL1激酶区突变是慢性髓性白血病(CML)和Ph+ AL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耐受的主要机制之一。
4.微小残留病(MRD)监测:
基因突变是MRD监测的分子标志物之一。虽然实时定量PCR方法和流式细胞学是目前主流的MRD监测方法,但是由于NGS灵敏度随测序深度加深可进一步提高,在MRD监测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。
5.克隆演变:
血液肿瘤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动态的克隆演变,或是基因突变负荷的改变,或是新的突变基因的出现,及时监测基因改变,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。